:::

職訓故事


職訓故事

從職業訓練到轉職成功,開創自己的職涯道路

日期:2025/04/16

跨越職涯界限的勵志旅程

洪欣榆的故事

  在職場上,轉職往往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但對洪欣榆來說,這是一段重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的旅程。面對完全陌生的領域,她選擇了務實的方式開始學習,她參與了勞動部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一步一腳印從基礎學起。

  不過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對於同時兼顧工作與課程的洪欣榆而言,時間管理成為她一大挑戰,但在她的努力與堅持,最終讓她在學員中脫穎而出,並獲得成為職訓課程講師的機會,幫助更多人克服對技術的恐懼,並發掘自己的潛力。

讓興趣變職業,擺脫職涯倦怠

  大學期間主修國際貿易的欣榆,因她的求知好奇心與勇於嘗試的精神,開啟了她轉職的人生。在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中,國際貿易這一專業在當時是被認為極具潛力的,然而,這條傳統的職涯道路並未讓欣榆感到真正滿足,因她從小一直對電腦科技抱有濃厚的興趣,並樂在其中,但當時的她並未意識到這份興趣可以成為未來的職業方向,她回憶道:「當時覺得念國際貿易是符合潮流的選擇,未來也可以進入跨國企業,擁有穩定且光明的職涯。」

  然而,進入職場後,她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與自己的性格與興趣並不完全契合,且她認為在傳統產業待近10年、薪水加薪有限,以致於工作倦怠,雖然在之前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人際網絡,但缺乏讓她產生真正熱情的事物,於是她逐漸萌生轉型的念頭,希望能尋找一個更符合內心渴望的方向。

  這一轉變的契機來自於一次與職場老師的對話,她提到:「那位老師曾問我,有沒有想過發揮自己對電腦的天賦?他直言,我的技術潛力其實不亞於許多資訊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鼓勵我應該勇於嘗試資訊相關的工作。」這段話在欣榆的內心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並逐步說服自己嘗試跨領域的可能性。

  除了導師的鼓勵,她也積極尋求來自周圍朋友與前輩的意見,她表示:「當我與同學或前主管討論時,得到的回饋是,我應該勇敢轉型,因為資訊產業不僅有廣大的發展空間,也能讓我將興趣融入工作。」在多方的支持和鼓勵,逐漸讓她確信這條道路值得嘗試,不過儘管做出了進入資訊領域的決定,她並非盲目行動,而是採取了謹慎且計畫性的步驟,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並非資訊專業背景,缺乏扎實的學術基礎,這意味著轉型的過程將充滿挑戰,所以她決定先參與各類課程培訓,為進入這個全新的領域做好準備。

學習的成功心法:克服體力與時間挑戰

  欣榆一開始是在網路自學,並不知道有『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進修管道,不過在因緣際會下獲得前同事分享的資訊,於是這3年來陸續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參加此方案相關課程,如:「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辨識班」、「LineBot AI機器人設計」、「Google Firebase雲端資料庫設計班」等近10門課程學技術,實力迅速累積。她建議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因為每一個人的學習邏輯是不一樣的,如果找到適合自己,且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邏輯剛好是適合自己的,學習就會變得很有趣,而且也比較容易學得會,這樣就更有動力的想要繼續往下學。

  起初,跨領域對她而言,其實也是會擔憂跟害怕,會擔心能不能學得會,而且以前在還沒踏入這個領域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寫程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她一開始先學習的就是很多人說比較難的C語言,很擔心自己完全聽不懂,所以她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給自己設定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跟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就是一定要先聽得懂,然後把基礎的知識都理解,因為她不想要讓自己很快的就失去興趣,所以她沒有設定太難的目標,是先設定一個她可以達成的目標,要能夠聽得懂、能理解,接下來老師出的題目,她可以自己寫得出來,而不是還要去翻課本或是去網路上查資料,到後來時間久了,比較了解後她就會問老師,這樣的技術可以運用在什麼樣的層面?她也會要求自己一定要寫出一個作品出來,而這些目標她都有達成,甚至還超出她的預期,因為最後做出來的成品,老師還讚美她以當下她所學的東西而言,她算是超標了,所以她覺得有這樣的成果,算是有達到自己的里程碑,而且也有對的起自己想要往這個行業,及想要認真學習的心跟投入的時間。

  而在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過程中,她也坦承因為人的體力有限,所以學完東西回到家可能就已經累了,沒有辦法立即的去複習,但因為沒辦法立即的複習,就會導致學習效果不好。她克服的方式就是逼迫自己去使用,並盡量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把老師教的知識點先搞懂,然後理解,之後再去思考可以怎麼樣練習跟應用,所以我覺得還是得花時間跟鞭策自己,要不然因為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體力真的有限,真的需要特別地空出時間來練習,所以我會特別的安排自己有放假的時候一定要練習至少一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欣榆聊到她的啟蒙老師–羅金榮,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位老師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將複雜的概念拆解成容易理解的小步驟,並重視基礎的紮實打牢,而除了在學習上老師有提供一些想法跟心法之外,在工作上的疑問,老師也會分享他曾經在職場上的經驗。

從基層到多元發展,用專業創造無限價值

  在持續進修累積專業的路上,後來被金融保險公司看上,挖角成業務經理,從基層採購員一躍成單位主管,成功轉換跑道,也剛好她的老闆之前是IBM的工程師,所以對於程式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是非常熟悉和專業,會跟她討論一起去設計出一個系統或一個軟體去服務他們的客戶,而欣榆覺得這是她在產頭學習到的知識,可以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並思考可以如何去讓她的客戶有更好的客戶體驗。

▲洪欣榆(圖中第二排左二)與公司同事們的合照

  除了轉職成功外,欣榆更透過產投課程老師的介紹,利用下班之餘到產業工會、職訓單位擔任講師,進行App程式開發與物聯網應用等教學課程,不但華麗轉身,還有滿滿成就感,薪資亦有大幅成長,成長幅度達2倍以上。另外,她也分享從學生轉變為老師的過程當中,她會比較清楚的知道一個人剛開始在學習時從無到有的心情跟跟狀態,所以她會去思考「當我還什麼都不會的時候,老師會用什麼樣子的方式教導我,我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而且不會害怕,會學得很有興趣」,那她會透過這樣子將心比心的態度去設計她的教學內容,並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去教導他們,但她也說當老師後更能體會許多老師的心情,因為遇到的學生真的是百百種,她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好像不知道自己的目標跟他們到底來學習的目的,但有些人知道自己要什麼,就會很認真地學習,因此就會有這樣子的差異產生。

▲洪欣榆擔任產投課程老師,用心指導學生

  談到未來計畫,欣榆希望能開發專屬的產品與系統,「有不少人邀請我接案,但目前時間有限,不過,我期待未來能挪出時間,憑藉我的技術來幫助更多人。」所以她還計劃在保險工作之外,嘗試以資訊專業作為另一個事業的起點。

從零開始到啟發他人,實現心態與視野的蛻變

  最後,欣榆覺得參加勞動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除了可以學習許多知識和技術外,還可以跟來自各行各業同學們交流,可以了解他們為什麼會來學習這樣的技術,那會運用這些技術在什麼樣子的地方,就可以互相的交流、切磋,我覺得這是在職訓課程當中一個還蠻大的收穫。

  而對於正考慮轉型或跨界的求職者,她以自身經驗提供寶貴建議「認識自己是第一步,因為你需要確定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樣才有可能走得更遠」,還有,如果有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實際的去嘗試看看,雖然在過程當中一定會遇到挫折,但至少可以知道自己能不能或者是自己有沒有興趣,也算是幫自己了解哪些部分可能是我不想要的,或者是我不能的,幫自己篩選出想要的部分,也可以節省很多的彎路,這樣就可以朝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去走。

  職訓的經歷,對欣榆來說,不僅僅是一次職場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場心態與視野的蛻變,從一名對資訊毫無基礎的學員,到能夠為他人點亮學習之路的講師,她用行動證明了「學無止境」的真諦,這段歷程不僅為她的職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她人生故事中最為耀眼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