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訓故事


嚴格的磨練打造創業夢想舞台

日期:2023/11/29

不斷挑戰極限 翟崧雲的故事

青年該如何提升就業力?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翟崧雲,透過產學訓合作訓練,在學習技能的同時,還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工作經驗及大學文憑。他加入北科大鍾明桉教授的團隊,在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下,獲得21項專利、23個競賽獎項、13篇國際論文發表等殊榮,並在大四決定創業,成立穎澄科技有限公司。他感性表示:「如果你現在看到翟崧雲這個人,覺得他看起來幹練穩重、是個可以信任的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產學訓計畫,因為有嚴格的訓練,才造就今天的我。」

 

 

 

 

 

 

 

年少輕狂,休學追尋音樂夢

  翟崧雲在高中時期就讀大安高工控制科,當時他的成就感來源並非來自於課業,而是校內的熱音社,他參加許多校內、校外的音樂比賽,展現他對音樂的熱忱,「對我來說,不論是學習樂器或是玩樂團,在那個當下可以沉浸在音樂裡,是一件很酷又很享受的事情!」在高中畢業時,他忽然有一個念頭:「在學校學的這些知識真的有用嗎?如果我不繼續念書,是不是也能過得很好?」

  有了這個念頭後,即使翟崧雲已經考上明志科技大學,他卻選擇休學一年,隻身前往台中獨立生活,挑戰體驗不同的生活經歷。在這一年間,翟崧雲白天在壽司店捏壽司,晚上跟樂團夥伴們一同演出、作詞、作曲,追尋音樂夢。但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模式,讓翟崧雲感覺少了些踏實感,他意識到靠勞力生活的不容易,認為自己應該要靠腦力賺錢。他說:「回想那段找尋自我的時間,很感謝父母放手讓我去體驗生活,讓我變得更加務實。如果我沒有叛逆的嘗試過,現在的我可能就像一般大學生一樣,還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重要的人生歷程-產學訓合作訓練計畫

  回台北時,崧雲想起大安高工老師推薦的產學訓機制,主打會去企業實習二年,他認為這樣的工作體驗,會更清楚學校所學如何應用於職場。例如在高中時期,他有學習寫程式,但卻不知道「程式」如何應用於實務?透過產學訓合作訓練,能兼顧課業與就業,不僅能減少學用落差,也有助於未來職涯規劃。因此,他放棄明志科技大學復讀的機會,報考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產學訓專班,並成功錄取。
  「產學訓專班學制的特色,大一是在北基宜花金馬分署泰山訓練場進行1年1,800小時的專業技術養成訓練,大二和大三的白天是在企業進行就業訓練,在夜間、假日返校學習學科理論。產學訓專班的訓練可說是非常扎實,學習技能的同時,還能取得國家乙級技術士證照、工作經驗及大學文憑,對未來的職涯幫助很大」翟崧雲表示。

嚴格的訓練,挑戰自我極限

  翟崧雲的大一生活平日每天都要在泰山訓練場受訓8小時,星期一、三晚上和星期六回學校上課,晚上回到家後他並不是休息,而是練習寫程式到半夜。「在泰山訓練場學習軟體及製作專案的過程中,時常遇到程式撰寫錯誤無法執行,每天晚上我都會針對遇到的問題做搜尋及重新設定關鍵字,直到找出問題並將相關資料完整的記錄」。
  在高強度的訓練下,曾經也讓翟崧雲感到不適應:「在休學的那一年,時間規劃上相對自由,但在回歸校園重新拿起書本後,一天可能有8-16小時的時間都在學習,對於時間管理能力及精神上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走過那段辛苦的日子,翟崧雲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感謝泰山訓練場許焜仁場長。許場長訓練學員各種基本功,除了學習專業技術能力,如PCB Layout、韌體、軟體開發之外,訓後還取得數位電子乙級、電腦硬體裝修乙級技術士證照。另外,也建立學員邏輯思考、提問、摘要技巧、時間管理能力與簡報技巧。「許場長每個星期都會幫學員上簡報課,從文書處理、排版、如何設計一份簡報、上台如何表達才能吸引人,所有技巧他都傾囊相授。」翟崧雲感激地表示。
  過去看來嚴格到不合理的訓練,卻讓翟崧雲從內到外有很大的改變,這不僅只是專業能力的培養,也是精神意志力和決心、執行力的訓練,讓翟崧雲比同儕更多了一些毅力與耐力,奠定他日後創業的基礎。

產學訓學員合照

▲翟崧雲(前排右二)、許焜仁場長(前排左四)與產學訓學員合照

加入研究團隊,為理想而戰

  大二開始進入到英業達實習,翟崧雲的工作是負責做韌體檢測,例如各部門有既定的人工測試方式,而他負責將這些「人工測試方式」用程式改為「自動化」。在開會報告進度時,由於曾在分署學習過簡報表達,讓他不畏懼面對開會報告,並能有條理地敘述工作內容,獲得主管的賞識。在實習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企業界的研發跟執行力很高,也對於他在專案控管上有很大的啟發。
翟崧雲的大二生活變得更加分身乏術,除了實習、上課外,由於他加入鍾明桉教授「新穎無線通訊暨電磁應用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每天晚上都會到實驗室做研究。當時他的手上有多個專案,還要跟教授、研究團隊開會,對一個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團隊的研究主題是以「環境感測技術」為主,而研發的每一步都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翟崧雲表示:「一個專案從研發技術到驗證,我們團隊沒有一刻是放鬆的!由於大家白天還要去企業實習,當手上同時有多個專案在進行時,大家只能日以繼夜地趕工,對那時候的實驗室成員來說,連好好睡個覺都是一種奢求,大家都只能間歇性休息,累了休息一下、醒了就繼續趕工,有重大狀況的話,不管是白天或半夜,都要隨時在群組溝通,甚至開會。如果發現軟體程式遇到bug,就要重新再花3-5天去設計,若是硬體遇到問題,可能要把整個電路砍掉重練,再不斷地來回修改,真的是花費很多心力。特別是研究初期,在看不到任何成果與收入的情形下,面對未知的未來,真的會很茫然! 」
  但面對這些繁雜的工作,他慢慢發現過去嚴格的訓練對他的幫助。「大一在分署的訓練,讓我能長時間的精神專注,即使連續開2、3個會議都不會累,討論時也能很快抓到重點;大二在英業達的實習,讓我了解業界專案管理的方式,對於我在專案時程控管上有很大的幫助」。

壓力是阻力或動力,由自己決定!

  在這段充滿挑戰的過程中,鍾明桉教授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壓力要當空氣吸!」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壓力」其實是自我意識解讀出來的結果,氣壓、水壓都是一種壓力,但是大家卻都能承受,那為什麼要抗拒「壓力」?鍾教授常勉勵翟崧雲與團隊要能改變觀念與想法,去接受新的挑戰,就能與壓力共存,也讓團隊能一路堅持地走下去。
  經由不斷的研發和設計,團隊的努力開始看到成果,在鍾明桉教授輔導與團隊成員努力下,他們陸續獲得21項專利、23個競賽獎項、13篇國際論文發表等殊榮。但翟崧雲並沒有因此而自滿,他開始邁向下一個里程碑-「創業」。

翟崧雲(右二)與技術團隊參加評選照

▲翟崧雲(右二)與技術團隊參加評選照

在鍾明桉教授(右一)帶領下,獲選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績優團隊

▲在鍾明桉教授(右一)帶領下,獲選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績優團隊

創業的契機-智慧導盲杖

  在2022 EGS高峰會上,研究室的參展主題之一:是將「環境感測技術」應用在導盲杖上,他們發現視障人士在使用白手杖敲擊路面的時候,很容易發出交通事故,如果能利用電子感測技術,建立一個環境感測系統,再安裝到導盲杖上,就能引導視障人士過斑馬線,還能判斷是否有偏離行走道路,避免路面高低差踩空問題,讓視障人士也能安全地走在路上。
當時國立台灣圖書館在了解他們的構想後,館方表示非常有興趣。由於圖書館有設置視障中心,從永安市場捷運站走到圖書館,儘管只需要五分鐘,但中永和交通繁亂,再多的輔助設施,還是都需要館內人員去捷運站帶領視障人員,館方想將智慧導盲杖實踐在綠色廊道上,觀察視障朋友的反應,也成為翟崧雲創業的契機。
  經過研究團隊與館方多次洽談,確定要將智慧導盲杖商品化後,研究團隊以此概念申請「111 年度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獲得第一階段50萬元補助費用。經過與鍾明桉教授討論後,翟崧雲於2022年6月創業成立穎澄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團隊成員除了許嘉醇同學外,陳楷翔、謝明鈞、黃上睿同學皆為產學訓專班學員,在鍾教授的帶領下,不但通過政府創業計畫資金,並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Meet Taipei台灣創新技術等展覽展示公司成果與產品,翟崧雲也成為青年創業家。

視障人士試用「智慧導盲杖」情景照1    視障人士試用「智慧導盲杖」情景照2

視障人士試用「智慧導盲杖」情景照    視障人士試用「智慧導盲杖」情景照4

▲視障人士試用「智慧導盲杖」情景照

智慧導盲杖    智慧導盲杖2

▲智慧導盲杖

  「創業」看似風光,但翟崧雲的創業之路其實並不平順。「在20初頭的年紀,出去外面跟別人談專案的時候,別人可能會因為你的年紀,認為你的資歷不足而否定你,甚至態度很不友善,但你還是得放下情緒,好好的去爭取機會。」
  在創業的過程中,挫折每天發生,失敗更是常態。像是專案執行不如預期,導致團隊錯失重要機會、開發很久的專案最終卻失敗了….還要照顧團隊成員的心情,時時鼓勵大家。「創業其實是一條很辛苦的路,但我會努力走下去,希望能讓大家看到團隊的心血!」

從休學少年到青年創業家

  一路走來,翟崧雲感性地表示:「如果你現在看到翟崧雲這個人,覺得他看起來幹練穩重、是個可以信任的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產學訓合作訓練計畫,因為有嚴格的訓練,才造就今天的我。」翟崧雲在產學訓中學到了執行力和實務能力,這些都成為他在創業過程中面對挑戰的養分。
  翟崧雲建議對職涯感到迷惘的年輕人:很多人會對未來沒想法,就不願意去做、去嘗試,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為沒目標,更需要多方面嘗試,要有開闊的心態並堅持一段時間,因為有堅持,才有改變的機會。如同翟崧雲從夢想到創業的過程,他不只是說說而已,不努力、不嘗試、不挑戰極限,就不會有翻轉人生的機會!

翟崧雲會利用課餘時間擔任業師,教授資通訊課程    翟崧雲會利用課餘時間擔任業師,教授資通訊課程2

▲翟崧雲會利用課餘時間擔任業師,教授資通訊課程